明報訪問
校長的話
校內頒獎禮(二零一三年一月) 新春賀辭(二零一三年二月)
校內畢業禮(二零一三年三月七日) 早會講話(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五日)
結業禮講稿 (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二日) 開學禮講稿(二零一三年九月二日)
和富青少網絡通訊(二零一三年十月二日) 校內頒獎禮(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)
信報訪問(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) 商台訪問(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)
<信報>優質教育專欄-校長開壇(二零一四年二月八日) 早會講話(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日)
校長給畢業生的話(二零一四年三月四日) 中三選科家長會(二零一四年三月八日)
文憑試放榜前講座(二零一四年七月五日) 《明報教得樂》校長足球隊(二零一四年七月八日)
結業禮講稿(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一日) 開學禮講稿(二零一四年九月一日)
第十六屆家教會就職禮講話(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廿一日) 海外校友回歸日講話(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廿二日)
校內頒獎典禮(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一日) <信報>優質教育專欄-校長開壇(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六日)
<星島日報>專訪(二零一五年三月二日) 畢業禮講稿(二零一五年三月二日)
細味人生頒獎禮講話(二零一五年五月二日) 結業禮(二零一五年七月十日)
中一家長會(二零一五年八月廿二日) 陸運會(二零一五年九月廿五日)
港莞學生文化交流講話(二零一五年十月三十日) 校長給畢業生的話(二零一六年三月二日)
開學禮講稿(二零一六年九月一日) 陸運會(二零一六年十月六日)
2016頒獎禮講話(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) 跨框藝術智障人仕攝影展開幕禮講話(二零一七年四月八日)
開學禮演講稿(二零一七年九月一日) 陸運會(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)
悼念李梅裳校長(二零一八年三月八日) 鑽禧校慶(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廿九日)
陸運會(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三日) 新春賀辭(二零二零年一月廿三日)
港紙(二零二零年二月十三日) 校長講話 (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)
黃昏音樂樂逍遙 (二零二一年七月三十日) 知識雜誌(二零二一年九月一日)
細味人生序言 (二零二一年九月七日) 香港優質家長學會 (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一日)
新春賀辭 (二零二二年二月十日) 香港優質家長學會 (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七日)
升中家長攻略 (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一日) 教育傳媒1 (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二日)
教育傳媒2 (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二日)  
信報訪問

政府曾經提出求學不是求分數,結果變成人人都在求分數。佛教黃鳳翎中學校長李偉盛對同學要求高得多,希望每位同學都要追求「PHD 」,此「PHD 」不同彼PhD , P 指Proper Behavior (修身行正), H 指Hardworking (勤奮向上), D 則是Determined (堅毅不屈)。香港回歸十六年亂象環生,足以寫成《回歸十六年目睹之怪現狀》,背後原因正正是社會缺乏PHD 元素。

 

李校長教歷史、愛足球,支持的球隊是利物浦、寶路華,校長室斜對著香港政府大球場,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好位置。我們聊世界歷史科學與教的樂趣,談利物浦的過去和現在,得出的結論是歷史科鍛煉表達能力和客觀分析,紅軍則提醒人們要默默耕耘… …

 

李偉盛已經是第二年擔任黃鳳翎中學校長,看外表與體型不像是足球健將,卻原來是港島區校長會足球隊的成員,司職進攻中場。富有佛教建築特色的校舍,寧靜綠化的環境,與銅鑼灣鬧市相比儼如俗世中的淨土。對面孔聖堂中學倡儒學,這邊黃鳳翎中學倡佛學,這兩種中國的傳統文化,剛好為眼下紛亂的香港帶來一些啟發。

 

「佛教總說緣起、因果關係,儘管你很多時候改變不了環境,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,其實隨之而改變的可能就是環境。我總覺得樂觀點看事情,事物總有一些好一點的看法,總是負面情緒的話,再也沒有動力繼續做。所以,我們學校主張正面的態度,多些鼓勵是有幫助的。」李校長說。

 

記者戲稱現在發生任何一件社會或政治風波,都會按照既定的劇本上演,幾乎與IVB 的劇集一樣見怪不怪。那麼李校長如何教育學生迎接這個社會?「我與同事分享兩個信念,第一相信學生可以改變,第二我們可以做得更好。我覺得他們從小六上來,無論以前什麼背景,在中一的環境都是陌生的,可塑性高很多,因此我們相信可以改變他們的。」

 

「此外,當我們講要做到最好,最好永遠只有一個,同時會有很多人失望,而且你都成為最好了,還有什麼動力再做好一點呢?如果我們換過來看,追求的是更好,同事或同學其實都在挑戰自己,這樣自己就會想如何與人合作,看看是否還可以做得更好呢?的確,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觀念已經過時,現在教育界追求的是成功乃成功之母。

 

 

「我舉個例子,有同事說以前同學不夠禮貌,但我強調要講禮貌、打招呼,用多一些微笑。今年我與同學講早晨,有的嫌老土說得小聲,有的覺得我是校長有點害羞,當我不斷主動跟他們打招呼,讚揚他們有禮貌,下次見面漸漸就會多說一些。我覺得這是自信的表現,一定要令他們習慣,將來出來工作保持這種習慣,應該會很有利的。」

 

 

舉頭見學校理念

 

禮貌是根本,李校長還提出PHD 的概念,「我們要裝備好他們迎接未來的工作,如何讓同學做一個好人之餘,還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呢?知識不是唯一的條件,反而是有沒有好的行為(Proper Behavior),夠不夠勤奮(Hardworking),還有是有沒有那份決心(Determined)?半途而廢是可以的,但惟有堅持才是成功和希望所在。」記者又想起社會的亂象,恰恰就是過去教育制度注重知識和技術,忽略了修身行正的重要性。結果呢?很多測量師、會計師空有一身好知識,面對公眾卻往往落得一身臭名。

 

李校長要學生在校舍裹時刻重溫學校的理念,他會四出看學生,或噓寒問暖,或問問PHD 的意義。李校長問記者有沒有注意地面電梯上面掛肴一幅油畫?上面畫著荷花、校舍、星星、彩虹,記者按照校長的形容猜說:「是不是寓意同學們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,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?」他搖頭笑笑說:「不是,是寓意學生就像夜空上的星星,總有自己的空間發光發亮,我們的校舍下方有七彩道路,那就是他們成長的人生。學校在學習過程中栽培你,最後你就是夜空裹的明星。」

 

李校長不愧是世界歷史科的名師,世史科經常用漫畫來表達歷史事件,如今他用學生的作品來教育學生。記者問這是同學的概念· 還是他自己的演繹?李校長說:「是我的演繹。把它掛在那是個巧合的機會,當時我提出希望在校園佈置學生的作品,於是找來不同的畫作,結果被這幅畫吸引住。我希望同學每天開心上學,看看這幅畫會想起校長的解讀,每天都能提醒他們· 你說這多好?」

 

我們把話題扯到世史科上,記者中學時代也最愛這科,最大毛病是花太多時間在導言上,導致文章寫得太短· 李校長說這科其實考驗學生的思路和論證,雖然文章短分數就會較低。「我也跟同學說,考試千萬不要這樣,但做功課一定要花功夫在思考上,用多點思路,在表達,鋪排上多用功,我覺得世史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此,是教同學如何去思考,而不是教他們去拿分。」

 

「我教學那麼多年最開心的是,有一批學生每年都約我吃飯,每次都說我當年如何教他們,最開心的是他們覺得讀完這科表達能力好了,懂得如何清楚講出你的觀點和論證,有一個學生說:『阿Sir,這一科幫助我最多的就是這個!」坦白說,就算我能知道世界第一次大戰何時發生,細節可能已隨時忘記了,這些對將來工作反而不是最重要,出來社會能清楚表達自己,幫助會更大一些。」

 

推廣黃金五分鐘

 

李校長從愛歷史到教歷史,才真正感受到這一科的樂趣,他當年在課堂也有獨門秘方,還為其他行家做過示範教學。「不用教太多,但必須讓他們有課堂參與。我要他們把學到的東西說出來,再讓其他人去評論,這個境界就不同了,你能回答別人,證明你思路清晰,然後還有同學負責問問題,懂得問代表你聽懂了,還想進一步認識。我當年提出教少學多、先做後學,我要他們回去預習才上課,不是我一上課就開始講。」

 

「還有課堂的最後五分鐘,我稱之為黃金五分鐘。同學下課時要反思學到什麼?我跟同學說一定要問自己學到什麼,可以帶些什麼回去溫習?然後把重點寫下來,不能光靠嘴巴。我不要同學經常抄筆記,而是用自己的腦子去記重點。有的同學說有老師一上課就在黑板揮筆猛抄,整堂都在拚命寫。我剛出來的時候也這橡,後來覺得行不通,必須配合教學法作出改變。」

 

整個教學生涯,有兩位前輩對李校長影響至深,「他是康寶森校長,當時我剛出來當老師。他完全讓你體會如何尊重學生,能夠製造環境讓老師學生去發揮。人無全才,如何人盡其才呢?他讓我更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。另一位是我借調教育局的時候,有位總監叫葉祖賢,我們尊稱他做葉校長,人好,學識高,沒架子,對學與教很有追求,每次跟他聊完天,總會感到有種繁迫性,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?」

 

原來李校長「相信改變」,「做得更好」的觀念來自兩位前輩的歙發· 難怪他說兩人是自己的「良師益友」。當上校長更覺責任重了,「有前輩說校風校風,校長之風,你的作風影響整間學校,如何在這個位置運用自己所學所識,為同學帶來更好的東西呢?兩位前輩讓我感覺到,在這個崗位上要做得更好,不能有一刻懶惰。」

 

李校長把自己的黃金五分鐘推廣給全校老師,「有時候說起教育法,我會很雀躍,我想你也感受到。我把自己的經驗與老師分享,讓他們從教育法上多做一些。我們學校還有科研,今年的重點就是提問,每一科都要這樣,如何在學與教上更深入一些?我現在雖然不能入課室,但我的工作是把我相信的好東西,讓更多老師去做,讓更多學生得益。」

李校長自小就是足球迷,大家都有街場輪隊的集體回憶,當然也少不了挨罵的經驗。「中一那年,我找到一班志同道合、喜歡踢波的朋友,自然一放學不回家去踢球,這一踢就不願走,我媽媽很擔心怎麼才中一就那麼晚回家?結果她遍尋不及之下,找到班主任一起來找我· 結果在球場發現我們,班主任知道我喜歡足球,於是第一時間就帶我媽去球場。後來被媽媽罵了一頓,班主任卻只是說幾句就算了。」

 

中學最深刻一幕

 

李校長當時感到很不好意思,對班主任充滿感激之情,「他說下次玩歸玩,也要有交代,不要再這樣。那次讓我感受到必須有貴任感,真的要知道哪些該做,哪些不該做。你說這是趣事也好,教訓也好,我中學生涯最記得的就是那一幕。」那次的遭遇並沒有燃點他教書的想法,反而是爸爸媽媽的言行身教,讓他對教育產生興趣。

 

「我媽媽很喜歡講小故事大道理,我聽完總覺得不知道如何辯駁,覺得很有道理,在潛移默化之下,明白做人的工作是有用的。還有我爸爸,他給我改名偉盛,他總跟我說起名字的意義,那個盛是繁盛,豐盛的意思,不斷灌輸這方面的意識。我該如何有豐盛的人生?如何帶領別人走豐盛的人生?這就是他們對我的影響。」李校長有點激動地說。他在講述父親的影響前要求喝口茶再說,似乎百般滋味在心頭,卻只是輕輕帶過,父子情深盡在不言中。

雖然父親是個普通打工仔,母親是家庭主婦。但李校長小時候就感受到很高的期望,但還不到今天學生面對壓力的程度。因為是過來人,李校長經常與學生踢球,又經常現身支持校隊的比賽。「我從來不會到決賽才去,有一回我不認識路,說可能不能出席。結果他們很期待,我到的時候形勢大改,我不敢說扭轉勝負,但他們的確更加落力。」

 

「我跟他們說每次比賽,校長是來看你們的拚搏精神,而不是看你們贏。但你們不光要在球場上拚搏,做人態度上也要這樣,回到學校讀書更要這樣。有時候我們對他們的影響不用長篇大論,一兩句的影響更大。還有自修室和圖書館我也常去,有時候會過去拍拍膊頭。有一回我問一個學生:『最近來的次數多了?』他反問我怎麼知道,我說:『你覺得我能怎麼知道?」他們知道校長是關心他們的。」

學校面積雖然不大,但放置著很多長桌,原來是方便同學們或師生們討論,每年學校還有才藝表演,最特別是老師也要參與其中,自編自導自演一套劇,讓同學們欣賞,「原來學生都很期待老師的表演,讓彼此的距離拉得更近。」李校長回味地說。

校舍的外觀顯不出裹面精采活潑的校園生活,這與李校長摯愛的利物浦一樣低調,而他最喜愛的領隊是內斂的杜格利殊,這就更不奇怪了。

訪客人次:8385151佛教黃鳳翎中學Buddhist Wong Fung Ling College
地址:香港銅鑼灣東院道11號Address : 11 Eastern Hospital Road, Causeway Bay, Hong Kong
© 2024 版權所有電話:25779485傳真:28810148
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10.34